永利皇宫官网,永利皇宫赌场,永利皇宫娱乐城,永利皇宫注册,永利皇宫,永利皇宫app,永利皇宫发财车,永利赌场,永利集团,永利娱乐城,永利娱乐场,永利澳门,永利博彩,澳门永利皇宫博彩官网,网上澳门彩官网,澳门永利
另外,虽说英美在1944年底以前确实没打死多少德国鬼子,可问题是苏联自己在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获胜之前,或者至少在1942年之前,打得也不怎么样,动辄几万、几十万人地被德军包饺子--明斯克29万人,斯摩棱斯克31万人,卢加25万人,加拉茨15万人,乌曼10万人,基辅包围圈66.7万人,维亚兹马-布良斯克66.3万人--总的来说,到1941年底,苏军仅包围被俘的就有306.7万人,此外还有坦克14322辆、火炮26803 门。只是在盟国实行北极护航、打通伊朗路线美英、租借物资从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和横贯波斯铁路源源不断运来之后,苏军才开始显出起色,在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等地发起一系列反攻。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总体战,而不是看谁杀人多的杀人比赛。从总体战的角度来说,被苏联消耗掉的德国工业生产力并不大于英国对德国的空袭所造成的战果。英国人自1939年起就一直在同德国作战,在法国、在挪威、在希腊、在中东,以及在南英格兰的决定性空战中,还有在北大西洋的海面上,并且在法国投降后继续苦苦支撑,单独同德国作战,时间长达一年多之久(其间还不乏苏联及其代理人对英国的抗战努力落井下石、加以破坏的事例)。
西方盟国给予苏联的援助不单是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物资,对英美的海上战争也迫使德国在建造潜艇上花费了大量的金属、设备和人力。在1941至1944年间德国的造船业生产的潜艇总排水量为81万吨。此外,英美空军对德军实施的战略轰炸延缓了德国军事工业的增长速度。比如说,在战争最后一年,德国的汽油生产实际上已经停止,最终使得德国空军陷入瘫痪。从1944年3月到9月,德国的汽油几乎都是专门在合成燃料工厂生产的,而在那一时期盟国又将其作为主要的轰炸目标。德国的航空汽油生产从18.1万吨下降到1万吨,然后在11月产量略微上升,为4.9万吨,但是到1945年3月就完全停产了。
讨论到英苏战争贡献对比,就不能不提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纠缠了各国政治家整整三年、并且在战后继续成为二战历史学家心爱的讨论话题的开辟第二战场问题。1941年9月4日,斯大林在发给丘吉尔的求助电报中,呼吁英国立即在巴尔干或法国开辟“第二战场”--然而斯大林的辩护者们和英美的质疑者们不愿提起的是,斯大林苦苦哀求的这个“第二战场”,正是由于斯大林自己在1939至1941年由于推行姑息绥靖政策而坐视德军消灭掉的那个战场--当几天之后,苏联驻英大使伊凡·迈斯基在伦敦向丘吉尔递交这份电报时,对丘吉尔说,他不愿意说耸人听闻的话,但是这可能是历史的转折点。
如果苏联战败,英国怎能打胜这场战争呢?迈斯基这番话中隐隐表露的“威胁态度”令丘吉尔一下子控制不住自己,大发雷霆:“请记住,仅仅在四个月以前,我们在这个岛国上还不知道你们会不会加入德国那边来与我们为敌。的确,我们曾认为你们很可能会那样做。即使在那时,我们也确信我们会赢得最后的胜利。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我们的生存依赖于你们站在我方或站在敌方。不论发生什么事,不论你们做些什么,在所有的人当中,你们是最没有权利来责备我们的。”
苏联著名经济学家、国家计委主任尼古拉·沃兹涅先斯基(1950年被斯大林枪毙)在二战结束后不久写的《卫国战争期间的苏联战时经济》一书中,把不久前还是反法西斯联盟西方的盟国称作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靠吸人民的血汗发展起来的美国的资本主义”,而且美国“现在站在帝国主义和反民主阵营的前列,同时成为了在世界各地实行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侣导者”。沃兹涅先斯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的经济》一书中对盟国的租借法案只字未提,只是说来自英美的援助物资只占苏联战时生产总量的4%。
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虽然承认了租借法案的存在,但苏联历史学家们仍然千方百计地贬低它的价值:“……苏联实际上在战争期间得到了根据租借法案运来的某些武器,还获得了一些对生产来说比较重要的装备和材料,其中包括汽车、蒸汽机车、燃料、无线电通信设备、各种有色金属和各种化学制品。其中最重要的援助是美国和英国提供的40400辆汽车。但是,从整体上说,这些援助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对卫国战争的进程起决定性影响”。接着,苏联历史学家们试图证明盟国援助在苏联战时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大炮产量占总产量的1.9%,坦克占7%,作战飞机不到13%,1943年红军的汽车总量中进口汽车占5.4%,而在1944年占不到19%。盟国援助的总量约占到苏联军事生产的4%……”
无论 4%,还是“坦克占7%,作战飞机不到13%”,这些数字实际上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苏联的产品和美英提供的援助物资之间没有真正的可以共同估价的基础。某些援助物资,例如滚珠轴承、橡胶、卡车、航空汽油、铝、铜(这两种金属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电力,而电力正是当时的苏联所紧缺的),对苏联的战时生产和战争努力起到关键性的制约作用。没有这些物资,苏联工业系统的许多生产部门就会停顿下来。以铝和铜为例,英美通过租借法案援助苏联的铜大约有40万吨,占苏联在四年卫国战争期间使用总量的四成,铝总共援助了约60万吨,占苏联使用总量的55%。虽然和动辄千万吨的钢铁比起来似乎微不足道,不过如果没有铜和铝,有多少武器还能被完整地生产出来呢?
但是,虽然在本国国民阶层当中抹杀租借法案的意义,但包括斯大林在内的苏联领导人却十分清楚这部法案对于苏联卫国战争的重大意义。苏联国家安全部门在1963年窃听并录下的朱可夫元帅的一次私下谈话当中有这样一段内容:“现在大家都说盟国从来没有帮助过我们……但是要知道,不能否认美国人为我们迅速大量生产并供应了许多物资。没有这些物资,我们就不可能组建后备部队,也不可能把战争继续下去。我们没有炸药和火药。没有这些东西,步枪就没有子弹。美国人真诚地给我们提供了火药和炸药,他们还给我们迅速生产并提供了多少钢材啊。如果没有美国人提供的钢材,难道我们能很快地生产出坦克吗?而现在情况当然不同了。我们自己这些物资已经很充足了。”
朱可夫元帅在1965年到1966年同作家西蒙诺夫的几次谈话中再次提到了租借法案问题,他指出:“如果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谈论我们对战争的准备情况,不能隐瞒从盟国一方获得援助这一因素。当然,首先要提到的是从美国人那里获得的援助,因为在这方面英国人对我们的帮助很有限。在分析战争的各个方面时,不能不考虑这一点。如果没有美国人的火药,我们就会处于很艰难的境地,我们就不可能生产出战争所需的那么多的弹药。没有美国人的‘斯蒂倍克’牌卡车,我们就没办法运输我们的大炮。它们确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证了我们的前线运输。战争各个方面都很需要的特种钢也是由美国人提供的。”朱可夫还强调指出,“当我们开始参战的时候,与德国人相比,我们在工业方面还是很落后的。”
1985年英国学者马克·哈里森也在专著中首次从平衡性的观点论述了美国、英国和加拿大根据租借法案所提供物资对于苏联军事经济的意义。但是,他在研究中所列举的产品清单要比罗伯特·约翰逊要少得多,同时受国民经济平衡理论的影响很大,这一理论是由列昂季耶夫提出的,该理论受苏联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大。哈里森主要计算了武器和战斗装备的数量,没有逐项分析的、具体的产品清单,比如说,有石油产品的总量,而没有具体燃料的类型;轧材也是只有总量,没有分类。其他也是如此。这就使得统计结果显得对苏联比较有利。
战前苏联军事经济的最薄弱处是航空汽油的生产,其次是车用汽油的生产,尤其缺乏高品质的坦克用汽油。比如,在1941年战争前夕,B-78航空汽油的需求只能满足4%。1940年,苏联生产的航空汽油为889000短吨(亦称美吨,1 美吨等于2000磅,等于907.1849千克),1941年为1269000短吨,1942年为912000短吨,1943年为1007000短吨,1944年为1334000短吨,而1945年为1017000短吨。
在苏德战争进行的那几年中,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共向苏联运去航空汽油666000短吨,其中转道运往其他地区的有37650短吨,所以实际交付给苏联的数量为628400短吨。此外,美国向苏联提供的浅色分馏汽油达到了732300短吨。英国的阿巴顿斯石油加工厂也向苏联提供了航空汽油14700短吨和浅色分馏汽油902100短吨(这些援助物货由英美两国分摊)。这些数字上还应该加上从英国别的加工厂和加拿大石油加工厂向苏联提供的航空汽油573000短吨。这样,苏联从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一共获得了2850500短吨航空汽油和浅色分馏汽油,相当于2,586000公吨。
汽油的抗爆性,也就是所谓的提高辛烷值,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延迟)由高进气压,高压缩比,高转速引起的爆震。而进气压,压缩比和转速则是决定发动机功率的关键性指标。也就是说,使用高辛烷值汽油的发动机能容忍更高的进气压,压缩比和转速,进而在同样排气量的情况下比使用低辛烷值的发动机提供更大的输出功率。特别是进气压这项,几乎就是当时最主要的提高功率手段。举个简单的例子,Allison-1710航空发动机在使用80号汽油(英美标号)的情况下,能容忍大约3-4 磅的进气压,输出功率650~750马力;而在使用150号汽油的情况下,达到35磅进气压是没有问题的,这时的功率就有2500马力左右了。几乎三倍于使用低标号汽油时的功率。
苏联当时标号最高的汽油是B-78号(大概相当于英美标准的73号),进气压能达到3磅就不错了。更重要的是苏联缺乏生产和研制汽油抗爆剂--四乙基铅--的能力。如果没有租借法案的物资,等战前进口的储备消耗完了,苏联的航空发动机最多只能用B-78号油,那么这些发动机的功率就会减少一半,甚至更多。也就是说,到那时苏联将不会有功率超过1000马力的航空发动机,伊尔-2这类飞机能不能离开地面都成问题;而德国人只要将BMW-801发动机装到He-50上,就能轻而易举得获得东线的制空权。
在战时,苏联依据租借法案获得的进口航空汽油和浅色分馏汽油几乎都要专门同苏联自产的航空汽油混合,目的是在不过分降低其辛烷含量的情况下,获得尽可能多的航空汽油。由于苏联自己生产的6-78汽油存在巨大的缺口,因此实际上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航空汽油也被苏联专家算到了苏联的航空汽油产量当中。实际上,在1941年到1945年间,盟国提供的航空汽油占苏联总产量的51.5%。如果从中除去苏联在1941年上半年生产的航空汽油产量,那么根据租借法案所提供物资占的比例将会上升到57.8%。
这样,在1941年8月到1945年9月间,由盟国按照租借法案向苏联提供的航空汽油,其数量实际上是苏联自己产量的1.4倍。苏联在1944年到1945年间从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缴获了82800吨航空汽油,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显然,如果没有西方在航空燃料方面的援助,苏联空军不太可能让其部队维持起码的作战行动。应该指出的是,由于西方的航空汽油的辛烷含量较高,所以它对苏联空军的作用实际要大得多-如果单纯只按重量来计算的话,它的作用就被低估了。
苏联在汽车燃料方面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苏军汽车汽油匮乏的局面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时。比如,1944年年底时,在红军总参谋部委员会、后方司令部和汽车运输管理总局所提交的报告中,在谈到对方面军中正确使用交通工具进行检查的情况时,指出在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中“方面军汽车运输工具的进一步增加与燃料调拨的数量没有同步。这种局面在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中也存在。显然,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部分是由于苏联方面申请根据租借法案运输的物资结构不合理,而较为合理的物资结构应该是少要一些汽车,多要一些汽油。
苏军在二战中使用的汽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西方援助保障的。根据苏联人民委员会议/部长会议中央统计局所出版的历年《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苏联在1940年生产的汽车为145390辆,1942年为34976辆,1943年为49266辆,1944年为60549辆,1945年为74757辆。同时,在1941年上半年生产了73200辆汽车,而下半年只有46100辆,所以从战争开始到1945年战争结束之前,苏联的汽车生产总量可以确定为265600辆。在战争进行的几年中,美国向苏联提供了409500辆汽车,这是苏联战时生产总量的1.5倍。在对德战争结束前(1945年5月1日),根据租借法案运来的美国汽车占到了红军汽车总量的32.8%(其余58.1%是苏联自己生产的汽车,9.1%是缴获的汽车)。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计划从国民经济中征收24万辆汽车,其中包括21万辆货车,但是因为损耗太严重(轻型汽车中属于1 类和2 类故障、即不需要马上修理的,占45%,而货车和特种车占68%),实际上在战争的头几个月里从国民经济中只征用到20.6万辆汽车。而在1941年8月22日前,苏联在汽车方面的损失已经达到271400辆。显然,如果没有西方的援助,红军至少在1943年年中以后的作战和运输能力会大受影响,虽然直到战争结束前苏军对汽车的利用一直受到汽油匮乏的影响。顺带提一句,美国在战时还向苏联提供了32200辆摩托车,这是苏联在1941年到1945年间摩托车生产总量--27816辆--的1.2倍。